危害癥狀:苗期發(fā)病葉片上產生褪綠斑病,新葉明脈,輕微花葉,葉片及冬前葉球變小。第2年春天定植后發(fā)病的,葉片皺縮,質硬而脆,新葉明脈,輕微花葉。老葉背面有黑色壞死斑,嚴重者葉面畸形,葉脈壞死。根系不發(fā)達,生長緩慢。抽薹推遲,且薹短縮,分枝減少,特別是些節(jié)位分枝更少,植株矮化?;üEで危ɡ侔l(fā)育不良或花瓣璃形,不結莢或果莢瘦小且彎曲變形;籽粒不飽滿,發(fā)芽率降低。嚴重減產,甚者在抽薹前即枯死。
發(fā)病規(guī)律:一、氣候因素。氣溫15~20℃,相對濕度75%以下,易發(fā)病。二、栽培因素。播種早,毒源或蚜蟲多,菜地管理粗放,地勢低不通風,土壤干燥,缺水缺肥,發(fā)病重。三、越冬與初侵染源。病毒在窖藏的大白菜、甘藍、蘿卜或越冬菠菜上越冬。冬季栽植十字花科蔬菜,病毒則在植株體內越冬。四、傳播特點。通過蚜蟲或汁液接觸傳毒,在田間自然條件下主要靠蚜蟲傳毒。
病害病原:主要由蕪菁花葉病毒(TuMV)引起,在某些地區(qū)花椰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簡稱(TMV)也有相當比率,僅次于TuMV。蕪菁花葉病毒(TuMV),病毒粒體線狀,大?。?00~800)nm×(12~18)nm。黃瓜花葉病毒,病毒顆粒球狀,直徑28~30nm。CaMV病毒粒體為正20面體,直徑50.3nm,在其寄主的細胞質內裝配。
防治方法:①33%氯氟·吡蟲啉懸浮劑(中等毒)
使用4-6毫升/畝噴霧(保護+治療)本品為吡啶類與菊酯類配制而成的殺蟲劑,具內吸傳導、觸殺、胃毒功能;擊倒殺傷速度較快,持效期較長,對刺吸式口器害蟲蚜蟲防治效果較好。安全間隔期為7天,每季作物不超過2次。
②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(中等毒)
使用12-17毫升/畝噴霧(保護+治療)按推薦劑量,兌水均勻噴霧。本品為非內吸性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,具有殺蟲譜廣,作用迅速等特性。
